物理學家不知道的比知道的更多

 醫學上的統計,無法適用每一個人,醫師用藥還是需要觀察每一個患者的用藥反應調整。

每個人能承受的劑量應該和自身健康狀況有關,才有電影戲說有的人過度輻射變超人。

Spencer 意外發現微波可以加熱食物,是長時間待在微博實驗室,發現口袋的巧克力融化,他有敏感度才意外發現微波的妙用。

我聽到這件事時,第一時間的反應:巧克力融化,他身體的器官不是也受到很大影響?

答案可能是人體有修復功能、他長時間接觸微波,身體已經適應有微波的環境,可惜的是以前沒有實驗室所有人完整的健康紀錄。

背景輻射也是很複雜的問題,地表的生物為了適應不時來自太陽的輻射轟炸,已經演化成適者,說不定身體器官還把這些背景輻射當成營養必須的補充,多一點不行、少一點也不好。

伽利略說我們來做實驗吧,實驗物理才正式開始,有實證的「精確物理」至今也不過400年。人類觀察這個宇宙的翔實記錄相對宇宙138億年,實在有限。我們甚至無法確認,我們認識的物理法則,離開太陽系多遠還適用。

138億年化成一年,人類在地球上的「文明」活動時間,都在除夕夜的最後一秒鐘,可以進化或退化成這般規模,實在令人驚艷🐶🐶

朋友問我輻射安全,我只能回答我不知道,但是有醫師針對孕婦提問,擔心台北市空氣污染嚴重,對身體不好,醫師回答,你如果擔心就搬離台北,要是無法搬離,過度擔心對身體的負擔可能超過空氣污染。

至於鄭伯種種傳說,有的可能真的、有的可能是加油添醋,聽聽就好。不過個人真的覺得他是我行我素的超人。

提問

我印象中大三時鄭伯昆的近代物理實驗課,他有説怕實驗輻射的可以告訴他,不用來做實驗,成績60分,不曉得我是不是記錯了。

第一堂課我應該沒去上,可能是哪位同學告訴我的。我完全不記得實驗室有助教,我到交大電物系服務時,系上的前輩溫增明跑來跟我說,他是鄭伯昆的學生,以前是我們的助教,我只能傻傻的點頭。

我只記得大二實驗課有兩個助教,一高一矮,現在怎麼想都想不起他們的名字。

只看過一次理論力學的陳建德、和不知道有沒有做過我們助教的易富國。易老好像整天在系上遊蕩,雖然我大四才常出現,印象中很早就和易老很熟,還是因為易老身為台大八景之一的傳說,很早就對他一見如故,只是完全沒有印象他是不是當過我們助教。

見到陳建德唯一的一次,他正在黑板講三隻螞蟻互相追逐,我還以為是他和同學玩的遊戲,林老師紀念會時,聽林麗瓊轉述,才知道是林老師給我們的習題。

阿蘭: 

不記得鄭伯昆照顧怕輻射學生的保送做法。讀林清凉的回憶錄才知道他亂搞輻射管制品!他在1960年霸取了Ra-Be中子源,之後到1981年9月底那中子源就一直在二號館遊蕩,不為人知的產生輻射污染,或多或少的傷害在那期間曾在二號館活動過的人。

大筘:府陶義 發音正確、字可能不對。

回:

我聽高涌泉說中子源他放在一端開口的圓柱形鉛管裡,開口端就對著三樓實驗室的隔壁,也就是學生的活動室,我雖然很少去,以前一直以為自己逃不掉。

被林老師抓包才移走,林老師氣氛地質問他為什麼這麼做,他居然說中子源危險,不能放實驗室其他地方😧

超人電影常說過度輻射不是變怪人就是變超人,鄭伯就是變超人那類,輻射好像是他的補藥。

他誇張行徑的傳說一堆,說有一天他把放射源放在黃皮紙袋,叫學生拿去舟山路的原子能委員會,學生走出實驗室沒多久,鄭伯突然追出來,叫學生回去,說「拿著有輻射符號的紙袋在路上走太危險,會出事」,他在黃皮紙袋外再加一個沒有標示的紙袋,才放心的讓學生拿去原子能委員會。

我事後想,也許是1979年3月28剛發生三哩島核災,引起大家恐慌,鄭伯是不是受到壓力,才想出不做實驗60分的對策,我們可能是第一次? 

我1989到交大,1990的暑假我就去台大物理系「訪問」,我像往常一樣,睡醒就去他們給我的研究室串門子,因為每天都去,很快的張慶瑞就跑來跟我說我研究室樓上就是鄭伯實驗室的儲藏室,看我嚇我一大跳,才跟我說系上已經清理、消毒乾淨,已經很久沒有在使用了。

有一天楊信男經過我門口,居然說「聽說你每天都來,你來訪問是來監督我們嗎?」然後他也抱怨系上老師上完課就跑了,假日不大有人在(喔)。不過隔幾年,搬到新大樓,我也分配到一間訪問研究室,我去的時候好像很熱鬧,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。

阿蘭:許武雄?

故事

台大物理系師資名單上有一位講師許武雄,講師應該是退休時的職位,這個名字我有印象,做我們的助教嗎?我們那個年代,講師好像都去外系教普物。

高我們三屆的高涌泉,說當年「師資不是很充沛,許多低年級必修課程( 例如古典力學、電磁學、微分方程、高等微積分)仍得委託年輕的碩士級講師授課」,我們可能第一屆或第二屆沒有講師授課的班級。

我研究所的師弟李仁吉,大學電機系高我們一屆,說他們的普物就是由物理系的講師上課,他印象深刻,講師不懂相對論就隨便亂教,我聽得狂笑,只是我有點好奇,講師亂教居然他還執意來讀高能物理,顯然亂教也不是百害而無一利🐶

林一鵬、賴東昇

我忘了微積分的老師名字,課本是郭滄海、劉松田、鄭國順三人寫的中文課本,半年前我因為退休、清倉,研究室的書都送人,沒人要的全丟了,雖然微積分課本已經不知去向,那本微積分因為我一直帶在身邊,來交大才認識為人四海的郭滄海,因為那本書一開始就覺得一見如故。

不過我很少去上課,只記得有被一位老師教過,完全沒印象還有另一位。大二應數是蔡尚芳,大三應數不是蔡老師嗎?我完全沒印象賴東昇教過我們😁

有印象陳卓説應數不能讓數學系教,他們教數學不是教物理,還有印象更早期的學長要修高等微積分,說全班被楊維哲、賴東昇當得唉唉叫。

在圖書館找到那本微積分課本,作者是郭滄海; 劉松田; 鄭國順三人。

鄭國順是我們物理系學長,後來去stony brook ,是楊振寧的學生,回台灣就到交大應數系,後來數學變成一把手,被找去籌辦中正大學數學系,當時有人說那個數學系是台灣最好的數學系。

有用 沒用

1989我來交大電物系時,系上已經不讓應數系插手我們的數學課,他們願意聘我其中一個因素,是我1988在輔大數學系待了一年,他們自己不太願意教應數,把三個學期的應數都交給我上。

來這邊還發現,有的老師希望你多教一點工程數學、少一點物理,因為他們覺得物理沒有用。

有用、沒用,真是一門學問!我1986年用LaTeX寫我第一篇論文的炒股,老闆一看興奮的帶著我、拿著印刷品在系上高能組炫耀,他也在哈佛炫耀,結果出風頭的不是我算出來的結果,是那篇工整的草稿。

Knuth 1978發表初版的TeX,當時有數學系的人說他不務正業,只有少數數學系的人知道他在做什麼,誰知道今天延伸的LaTeX變成科學界官方語言。

好奇費曼到底在畫什麼費曼圖,慫恿費曼寫下完整的論述,費曼應同仁邀請,寫下路徑積分的嚴格論述,上面完全沒提到費曼圖,而且投稿時評審居然說,別人用別的方法也算得出來,你這個是沒有用的東西。

最早算出氫原子電子自旋由spin up to spin down 會釋出波長21公分的光子,投稿時審查意見說這個機率這麼低,窮洪荒之力,實驗室也不可能證實,說這是沒有用的結論。結果天文界靠星系龐大的氫含量,利用21公分光譜線確認遙遠的地方有氫,利用紅移現象確認星系和我們的相對速度,這時沒用變有用。🐶🐶

呵呵,自然界、有用沒用真的很奇特。

什麼奇怪的數學都有人在想辦法找到對應的物理⋯⋯

世界最短的論文可能是Lenz phys rev 1951年發表的論文:只有幾個字:說6 pi^5~ =1,836.12 非常接近 質子和電子的質量比值。沒有物理、只有科幻情節。呵呵,這樣也可以發表啊⋯

像花蝴蝶

有一天一位電物系學生和我聊天,說他曾問李仁吉為什麼會研究高能物理?李仁吉回:因為高文芳。高文芳每天看起來都很開心,像花蝴蝶四處飛舞,他想高能物理一定很有趣。

有點好笑,我很開心是因為看到李仁吉。我喜歡交朋友,而且整天想騙他來當我的師弟,看到他自然就很開心的遊說。當年精力旺盛,開心,外顯的樣貌大概就是花蝴蝶採蜜、歡天喜地的感覺。

現在年紀大了,看到老朋友還是一樣開心,只是外顯的樣貌比較內斂而已。體力也不比20歲,行為變得怎麼說?含蓄、成熟一點?

中文版

https://g.co/gemini/share/620a9b285bd4

英文版

https://g.co/gemini/share/116d89d6c3cd

Butterfly Echo

https://g.co/gemini/share/a2a599da9514



量子力學 用三維的眼睛看高維的宇宙

量子力學 用三維的眼睛看高維的宇宙

    量子力學的發跡與遠景 交大物理所   高文芳 摘要 2005 年已被物理界訂為國際物理年,旨在紀念愛因斯坦於 1905 年,寫下近代物理史上最重要的一頁。由於愛因斯坦反對以波耳  ( Bohr)  為首所主張,世稱哥本哈根學派的量子力學詮釋法則,遂引發兩造持續近 30 年...